关于1000度近视的话题,网上随便百度一下琳琅满目,众说纷繁。很多人都普遍认为1000度近视就是高度近视眼,用白话讲就是高的不能再高的近视,特别是老一辈人(50-70年代)脑海中根深蒂固这种观念。综其缘由发现:
 

       其一、我国50年代至70年代是我国内在改革和自给自足的一代,国家主体以劳动和工业改革时代为基准,对于大众用眼的频率和需求相对较少,故近视群体的数量相对不高(主要集中在大学教授及科研知识分子)。那时谁如果说自己近视是-500度以上就算度数较高的群体,更别说是1000度近视(简直不敢想象)。

      其二、50-70时代,我们视光技术整体欠发达,因此眼镜的制作和加工技术极其落后,当时1.49折射率镜片(CR-39)就属于高端眼镜了,1.56、1.67、1.74折射率根本就没有流通(直白讲还没有制造出来),加上社会配镜机构及医院资源普遍较少(吃饭都凭据粮票),各方面都跟不上,配上一副眼镜谈何容易,所以当时对于度数较高的近视群体更谈不上说追求超薄眼镜,只要有眼镜佩戴能矫正自己的视力就算蛮好的了。视光常识中我们知道:当近视屈光度越高,采用镜片折射率越低时,所获得的眼镜就会越厚,圈层越多。所以当时近视500-600度知识分子(大学生、教师、科研人员)佩戴的眼镜普遍非常厚,圈层多,外观很难看的。给人留下了根深蒂固的高度近视“特殊”印象,更何况1000度近视,那简直就是高的离谱近视了。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给我们父母辈一代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即500-600度近视已经属于高度近视了,那么1000度近视就自然超高度近视眼了!

      的确,从眼科医学讲:大于-600度以上就定义和归类为高度近视群体。但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液晶电视、PSP等等电子设备+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时代必备,这对我们眼睛的需求大大的超负荷运转,产生近视的频率和人群数量及低龄化趋势等等呈等倍比例的上升,且上升幅度非常之快。同时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人对于眼镜的需求如同对于网络一样也在不断攀升(这势必促发了国内外视光技术和人才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综观整体态势,不再是以前那种落后的技术和低折射率镜片,1.56、1.67、1.74、1.80、1.90高折射镜片已成为一种高端高度数眼镜的补充),所以笔者建议:不能再用那种老的眼光和思想去定义我们的高度近视屈光度,说实话有点落后和腐朽,“-600度屈光度”只是一个医学眼科数据衡量值,关键在于我们自身如何为自己把握。千万不要被定义值给禁锢了。

       据相关非权威资料调查显示:-600~1000度近视群体,在我国整体近视4.2亿群体中约占到1/3,换算成数据就是1.4亿人之多。所以1000度近视群体千万不要再被以前那种非正常的观念和思想所禁锢,你不能再整天杞人忧天,怨天尤人,因为你身边有很多近视屈光度较高的朋友、兄弟和姐妹一起在为生活、为工作、为学习、为明天而奋斗,你应该充分展现自我,积极发挥自我价值和闪光点,因为你的优势需要靠你自己去发掘和展现。1000度近视完全可以通过现代视光技术和方法进行矫正(如近视激光手术、高度近视超薄镜片(眼镜)、隐形眼镜等等)。至少在笔者从事的高度近视超薄眼镜定制案例和专业系统中,1000度近视完全属于中等偏下近视,对于那些-2000度、-3000度以上的近视群体,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但是上述激励语说归这样说,毕竟1000近视屈光在那儿,眼科医学中所阐述的高度近视眼轴已经拉长的事实是无法改变。我们还是需要对自我眼睛进行一个正常的健康保护和体检预防。

         友情建议:1000度近视群体尽量要做好自我眼健康预防和定期检查工作,养成好的用眼习惯,做到及时预防和及时控制。        

         以上个人浅显观点,不对之处,请指正!

         草根网络视光师:张碧波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