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眼的光学焦点在视网膜之后,因而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模糊不清的。为了看清远处物体,要利用调节力把视网膜后面的焦点移到视网膜上,故远视眼经常处在调节状态,易发生眼疲劳。
远视眼症状表现
A. 视力减退
远视患者远近视物视力均下降,为了获得清晰物像,不论看远或看近都需要运用调节,而调节力的强弱与年龄和健康状况有关。
(1) 轻度远视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调节力强,远近视力都正常,故又称为潜伏性远视。
(2) 中、高度远视,有的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差,有的远近视力均不正常,又称为显性远视。
(3) 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远近视力均下降,以近视力减退更明显,出现老花现象。
(4) 年轻患者由于长时间过度的调节痉挛,眼屈光力暂时加强,使远视眼呈现正视或近视状态,后者称为假性近视。
B. 视力疲劳
视力疲劳是远视患者的主要自觉症状,表现为视物模糊,易打瞌睡、眼球、眼眶和眉弓部胀痛,甚至恶心呕吐,尤其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更为明显,稍作休息症状减轻或消失。
C. 内斜视
远视患者过多的使用调节,从而产生调节性内斜视。
D. 假性视乳头炎
高度远视眼眼球小。视乳头较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视乳头炎或水肿,称为假性视乳头炎。
远视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A. 轴性远视眼
远视眼中最常见的,即眼的前后轴比正视眼的短,也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在初生时人的眼轴平均约为16mm,处于+2.50~+3.00D的远视状态,婴儿的远视眼是生理性的。随着发育,眼轴也慢慢增长,逐渐趋于正常。有些人在眼的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眼球停止发育,眼轴不能达到正常眼的长度,则形成轴性远视眼。
B. 曲率性远视
由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小所形成,多为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扁平晶状体、先天性平角膜等;也有由角膜外伤引起者。近年来,由于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普及,因近视手术过矫引起的远视逐渐增多,应引起重视,但PRK术后早期因角膜上皮尚未完全修复,常会表现为阶段性的远视,此属正常现象。
C. 屈光率性远视
由于房水、晶状体的屈光指数减少,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引起,这类原因比较少见,主要见于老年人及糖尿病人,有的晶体脱位也可导致远视。此外,眼球壁及眼内肿瘤、视网膜水肿、眼眶的炎性肿块,甚至视网膜剥离都可引起病理性的明显远视。